2018 春季【佳作】《刺殺騎士團長》中從心境成長的角度探討主角的畫中之旅

2018 春季【佳作】《刺殺騎士團長》中從心境成長的角度探討主角的畫中之旅

作品名稱 《刺殺騎士團長》中從心境成長的角度探討主角的畫中之旅(點選可觀看全文)
得獎人 林O廷

評審評語


       村上春樹的《刺殺騎士團長》是一部相當複雜的小說。就淺層來看,它確實以畫作來反映書中主角「我」的心境改變過程。我們一開始看到文本分析作者以「心境成長的角度」來探討,有點擔心這會不會是一篇整理故事的編年史,結果讀完整篇分析,令人驚訝。我們的文本分析作者,其實思考的層面既廣且深,他的分析,著實對於理解與感受這部小說有極大的指引功能。

       先說文中主要分析的畫作:作者提出「刺殺騎士團長」讓主角「我」反省了過去自己對問題抱持的放任態度,這個觀察點相當突出。整體來說,「刺殺騎士團長」正是整部小說的架構所在,也是主角心境成長的起點與終點。而免色先生的肖像畫、「白色Subaru Forester的男人」、麻理惠的肖像畫與無臉的肖像畫,文本分析作者也能清楚看出當中的變化意義。

       最令人激賞的,是文中分析「洞」的部分,與以伊底帕斯情結「弒父娶母」的角度來分析文中的四位「父親」。在這部小說中,「洞」是相當重要的場景,它代表了陰影、黑暗、恐懼。進入洞中,走出洞外,都有隱喻,也都被我們的文本分析作者留意處理到了。建議作者參考一下湯瑪斯•佛斯特(Thomas C. Foster)的《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》,其中〈如果沒淹死,就是受洗成功〉一章,你會驚訝地發現,自己的思考方向與專家殊途同歸。而提出「弒父娶母」,反映出作者對整部小說細微的觀察與深刻的體會,我認為是整篇文章最最精彩、最最引人注目的分析。其實這個部分本身應該作為一篇完整的文本分析,因為它也能包蘊作者先前提到的所有意涵,而它絕對比討論心境成長更能聚焦、更有亮點!


評審老師:楊孝柔